熊猫软件发布“2003年十大电脑病毒排行榜”
发布时间: 2009-09-23 丨 阅读次数: 17110
新浪科技讯
日前,欧洲最大的防病毒软件厂商熊猫软件发布了2003年十大病毒排行榜(该排行榜由熊猫软件病毒实验室根据免费在线病毒扫描工具Panda ActiveScan提供的全年数据分析结果得出)。
从结果来看,蠕虫Bugbear.B首当其冲,成为2003年度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感染比例超过了11%。这是由于该病毒具有将携带自己的邮件转发出去的强大能力,并能利用IE漏洞自动运行。
列第2位的是Klez.I。这个蠕虫病毒于去年4月首度发作,今年持续逞威,并造成了超过8.5%的病毒事件。Klez.I能自动运行,并利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欺骗用户,同时它的“行踪”十分的隐蔽,用户被感染后甚至还不知道已经中招,正是这些原因使这个曾“红极一时”的病毒今年又成为了诸多病毒事件的罪魁祸首。
紧接着的是PSW.Bugbear.B。 这个木马病毒和Bugbear.B关系密切,会将Bugbear.B下载到计算机上,因此排在第三也就不足为奇了。
列第4位的是Blaster,该蠕虫8月份首次出现后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由于利用了部分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新漏洞,在当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病毒疫情。不过,一般来说,计算机被Blaster感染较易被识别,因为该病毒中的一个程序错误会使计算机间歇性地重启,使得用户有机会安装补丁程序来修补漏洞。因此,即使它在持续出现在每个月的流行病毒排行榜上,它造成的感染却会逐渐减少。
Parite.B的诸多变种也成为了2003年度十大病毒排行榜上的一员,排在第5的位置。这个病毒的特性可以用“不连续的却又持久的”来形容。因为它虽没有造成大范围的病毒疫情,但从2001年11月开始的流行病毒排行中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这是由于它可以利用多种传播手段进行传播,如光盘、软盘、电子邮件等等。
列第6位的是Mapson,该蠕虫利用e-mail、MSN Messenger以及P2P共享软件传播的强大能力表明它最初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
列第7的是Enerkaz,该蠕虫于2002年12月被发现,具有多种传播方式。其后是NoClose,是少数上榜的木马病毒之一。
最后一个上榜病毒Bugbear.B.Dam也是Bugbear家族的成员,该变种与Bugbear仅有微小的差别。
从上述排行情况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依然有许多计算机还没有采取防病毒措施。即使安装了杀毒软件,也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也是排行榜上还是有不少“老面孔”的原因,比如Bugbear.B。同样,许多病毒(如Blaster)利用了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的漏洞,这表明还是有许多用户并没有安装厂商发布的用于修复这些漏洞的补丁程序。因此,象Klez.I这样利用了早已被发现并可以修复的漏洞来传播的蠕虫病毒却依旧有感染用户计算机的可乘之机。
日前,欧洲最大的防病毒软件厂商熊猫软件发布了2003年十大病毒排行榜(该排行榜由熊猫软件病毒实验室根据免费在线病毒扫描工具Panda ActiveScan提供的全年数据分析结果得出)。
从结果来看,蠕虫Bugbear.B首当其冲,成为2003年度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感染比例超过了11%。这是由于该病毒具有将携带自己的邮件转发出去的强大能力,并能利用IE漏洞自动运行。
列第2位的是Klez.I。这个蠕虫病毒于去年4月首度发作,今年持续逞威,并造成了超过8.5%的病毒事件。Klez.I能自动运行,并利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欺骗用户,同时它的“行踪”十分的隐蔽,用户被感染后甚至还不知道已经中招,正是这些原因使这个曾“红极一时”的病毒今年又成为了诸多病毒事件的罪魁祸首。
紧接着的是PSW.Bugbear.B。 这个木马病毒和Bugbear.B关系密切,会将Bugbear.B下载到计算机上,因此排在第三也就不足为奇了。
列第4位的是Blaster,该蠕虫8月份首次出现后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由于利用了部分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新漏洞,在当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病毒疫情。不过,一般来说,计算机被Blaster感染较易被识别,因为该病毒中的一个程序错误会使计算机间歇性地重启,使得用户有机会安装补丁程序来修补漏洞。因此,即使它在持续出现在每个月的流行病毒排行榜上,它造成的感染却会逐渐减少。
Parite.B的诸多变种也成为了2003年度十大病毒排行榜上的一员,排在第5的位置。这个病毒的特性可以用“不连续的却又持久的”来形容。因为它虽没有造成大范围的病毒疫情,但从2001年11月开始的流行病毒排行中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这是由于它可以利用多种传播手段进行传播,如光盘、软盘、电子邮件等等。
列第6位的是Mapson,该蠕虫利用e-mail、MSN Messenger以及P2P共享软件传播的强大能力表明它最初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
列第7的是Enerkaz,该蠕虫于2002年12月被发现,具有多种传播方式。其后是NoClose,是少数上榜的木马病毒之一。
最后一个上榜病毒Bugbear.B.Dam也是Bugbear家族的成员,该变种与Bugbear仅有微小的差别。
从上述排行情况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依然有许多计算机还没有采取防病毒措施。即使安装了杀毒软件,也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也是排行榜上还是有不少“老面孔”的原因,比如Bugbear.B。同样,许多病毒(如Blaster)利用了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的漏洞,这表明还是有许多用户并没有安装厂商发布的用于修复这些漏洞的补丁程序。因此,象Klez.I这样利用了早已被发现并可以修复的漏洞来传播的蠕虫病毒却依旧有感染用户计算机的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