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网吧分会专栏 网吧动态

网络恐怖挑战国家安全 美中央情报局演习网络反恐

发布时间: 2009-09-23 丨 阅读次数: 12222

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一场为期3天的网络反恐战争演习正在进行,模拟进行攻击的一方设定的攻击规模不亚于2001年的“9·11”事件。据参加演习的有关人员透露,这次演习的代号为“沉默的地平线”,主要目的是测试美国在敌方发动针对电信系统、互联网系统、金融系统、电力系统和政府运营系统的攻击时的反应能力。其假想敌人是在未来5年内可能对美国发动网络恐怖袭击的一些反美组织,同时也包括一些反对全球化的黑客。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当人们庆幸恐怖分子纷纷落网时,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各种恐怖文字、图片和视频。同时,以侵扰电脑网络、破坏国家关键设施、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特征的“网络恐怖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反恐专家警告说,恐怖活动已经蔓延到互联网上,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信息时代恐怖主义手段和方式发展的新领域,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国家安全的新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也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已成为恐怖分子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美国每年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超过170亿美元,德国、英国也均达数十亿美元,法国为100亿法郎,日本、新加坡损失也很严重。在国际刑法界列举的现代社会新型犯罪排行榜上,网络犯罪已名列榜首。

  更可怕的是,现实空间的恐怖袭击正与网络空间的恐怖袭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恐怖威胁。计算机专家也警告,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恐怖袭击”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为可怕。他们说,袭击者的目标将是国家的电信网络以及电力系统、金融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政府运营系统,以达到其胁迫政府或人民的目的。

  一方面,网络成了恐怖分子宣扬活动、招募成员甚至是筹集资金的渠道。恐怖组织可以通过网络,以独特方式向潜在的支持者传递信息,各国政府却无法实施有效打击。据采访过拉丹的记者报道,他们曾在“基地”组织的总部发现了电脑、通信设备和很多信息存储磁盘。据说,“基地”组织的电脑专家已建立了自己的电脑信息网络,依靠网络进行通信联络和有关“圣战”宣传。近年来,“基地”组织就曾多次利用网络进行重组,“基地”头目也曾多次在网上出现,扬言要对美国实施新一轮恐怖袭击。有资料显示,“9·11”恐怖袭击的策划工作正是通过加密后的电子邮件传送的。

  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了恐怖分子制造政治阴谋、发动心理战的有效手段。网络的分散性使调查人员很难追踪和阻止恐怖分子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的快捷性可以使一个视频片断在网上出现后立即传播到各地,伊拉克人质遭斩首的事件反复在网上出现,就是恐怖分子发动心理战的实例;网络的隐蔽性又可以使恐怖分子通过不断更换域名隐蔽自身,而政府部门难以应对。目前,全球已有几百家散布极端主义情绪的网站,所有以观点激进著称的集团在网上都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也正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及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隐蔽有效的攻击手段。正如美国反恐专家所言,“虽然拉丹手上用的是枪,但他的孙子手上用的可能就是鼠标了。”

  因此,国际上有关人士推测,在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恐怖主义攻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其主要目标可能是目前运行最繁忙、联网最广泛且脆弱性最大的全球金融证券交易网络系统,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通讯、电力与交通等网络系统。

  在网络渗透到世界每一角落的时候,网络已成为国家安全“无形的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拥有制网络权谁就可能拥有一切;谁失去了制网络权谁就可能失去国家安全。这种无形的“信息边疆”安全对一个国家来说,和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地位同等重要。可以说,“信息边疆”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的兴亡。当前,网络恐怖主义正成为国家安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一个新的突出问题,要求人们不仅要从技术角度高度重视“信息边疆”的安全,更应从政治与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予以密切关注。